工作室是创作者逃避社会忘却死亡的避难所,
又是筑梦发呆与上天通话的私人教堂,
是心灵自白的反省室。
在那里自信、自卑、自大甚至自虐纠结交织,
也是痛苦犹豫又不时会有惊喜的试验场。
一个真正的工作室应该是:
最能体现创作者个人气质的地方,
也是其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集中表现的领域。
它的反面应该是千篇一律毫无个人特征的生产车间,
或者某种对公共空间的拙劣模仿。
一个真正的创作者会把最好的状态和更多的时间留在工作室中。
就像每个画家需要一个画室,每个服装设计师也会期望自己将来有一个属于自己或和志趣相投的人合作的设计工作室。在设计工作学习过程中也许有这么两个阶段是对工作室这件事最为心向往之的。
一个是我们进入大学开始系统性的学习阶段,那时候觉得毕业后,开个工作室是件很酷的事情。而另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进入社会工作了数年后,觉得自己是时候去做那件挺酷的事情了。
工作室,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主要指个人或小团队工作聚集地。现代意义的工作室,可以是艺术家个人工作室,如服装设计师、画室、摄影室、录音室等,但也不局限于个人,也可以指由某位知名设计师带领一群子弟共同经营某个工作机构。
国内上海和台湾的工作室正方兴未艾,几乎每个设计师都希望能有个属于自己的个人工作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专业服务行业转型为个人工作室。
/ 1 /
面朝阳光,文思泉涌……
除了画出《幽游白书》的富坚义博外,我想没有哪个艺术家能在乱七八糟的创作环境里文思泉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想要一间明亮而温暖的工作室,有大大的开间,有足以表达设计层次的层高,阳光洒在地板上……
看着那些推挤层叠的纸样或者裁片、那些灵感激发而创作的图纸,伴随着衣车转动的马达声音,还有你那颗只为服装而活的心跳声。每个设计师都会梦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 2 /
一站式产业链,一步梦想……
随着服装市场的蓬勃发展,服装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各种各样的“服装工作室”也应运而生。这其中以综合性的“服装工作室”做得最火。
这些综合性的“服装工作室”与传统的服装设计室不同的是,他们除了做服装设计之外,还生产自己品牌的服装,但与一般的服装企业相比,他们通常并没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
这种情况下,把工作室安在一个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条上,显得格外睿智。
进,可采购来自全国各地的面辅料;
退,可闭门创作新款服装版式。
晴天,去周边服装加工厂考察工作效率;
雨天,在空中花园里漫步,和同行设计师们交流最新创作灵感。
设计、打版、采购、制衣全部一站式搞定的工作室,让设计师们进退有度,从容闲适。
/ 3 /
100~200方,孕育一切可能……
“服装工作室”的出现,最早是由一些资深服装设计师完成的。他们大多从专业学校毕业,在较大的公司工作数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待时机成熟就开办自己的服装设计室,为一些缺少设计能力的小型服装厂设计服装,从中赚取设计费。
基本的“服装工作室”人员构成比较简单,一个设计师,一个营销员,一个样衣工。场地一般是租两间房的写字楼:一间做设计、制样,另一间做样品间。
100-200平方米的场地,不偏不倚,既不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又能足够施展设计师的才华,便成为选择工作室的关键尺度。
/4 /
40~100方,小天地也有大作为……
其实有更多的工作室,经营的理念更像是服装店,小而美也是老汪觉得很适合一些初入服装的创业者,快团团帮卖社群有很多小型的服装工作室,结合微商,网店,自媒体,直播等模式,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
老汪对服装生意的理解,做你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能赚钱也能让自己快乐和满足,这是最好的状态。
“It’s Not a Job, It’s a Lifestyle”
这应该是服装工作室所奉行的价值观,
意为当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时,
那就是种最美妙的生活方式。
所以,让你全身心投入你热爱的工作,
为你解决纷繁琐碎的各类问题,
这是老汪觉得服装工作室存在的最大的意义。